新课标下,益田翰德学校教与学如何完美匹配?

近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而作为未来10年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现备受关注。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新课标将在今年秋季执行,相信它的颁布,将开启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

那么,作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新型国际化学校,在新课标下,益田翰德学校的教与学是如何进行的?其又是如何完美匹配的呢?

坚持核心素养为目标

目前,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所以,如何确保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身上,是对学校、教师的巨大挑战。

益田翰德学校教师学习提升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教授说:“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改变是新课标落地的依托。 在益田翰德学校,以学部为基础,以不同科目的教研组为单位,实施学科科目课堂研究,进一步保障学科在核心素养培养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得益于益田集团丰富教育资源的支持,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为教师们的持续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益田翰德学校教师交流研讨

当然,在此基础之上,学校邀请教育教学专家组定期赴我校进行交流研讨,也为在校的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和环境,在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成长中,提升了其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育人水平。

北京教育专家组赴我校交流研讨

建设实践性育人课堂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一改传统育人方式中听讲、记忆、理解、练习和考试的认知型育人方式。加强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造。 这些建议和提示,其实与益田翰德学校现行的教育教学方式不谋而合。 在美术融合课程当中,每学期学习一位大师,从其历史背景、画作特点、流派等方面出发,加入语文、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从知识讲解、创作实践再到实际应用,让学生在深度体验、参与、创作的过程中,提升美术素养。

学生们创作的完整作品《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设置情景、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有趣的情景演绎。在《写作-表达要得体》的一堂课上,学生们很好的掌握了什么样的语言是得体的、什么样的是不得体、如何通过不同的场景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等等,不仅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他们能学有所用,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分组、布置任务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在英语学习上,为了使学生在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学校在英语教学中会设计非常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发挥自主能动性,不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英语学习的发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其中主题式、项目式的学习活动,如模拟机场课程、模拟联合国、拼词比赛、不同程度的国际竞赛等等,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设了丰富的场景和环境。

MUN不仅仅是英语实践课堂更是探究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的碰撞

模拟机场课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英文表达和应用


艺体课程成第三主科

从新课标的整体安排来看,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占比,仅次于语文与数学,再加之中考及新高考的影响,艺体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艺体作为益田翰德学校特色之一,已经构建起了完善的艺体特色课程体系,为学生们提供了多元的出口方向。以艺体中心为核心,以不同年龄段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已经开展了包括篮球、足球、高尔夫、游泳、跆拳道、沙画、网球、钢琴、戏曲、陶艺等在内的50余门兴趣拓展课程,发现和挖掘学生们的兴趣特长,并与其学科学习有效结合,为翰德学子的未来提供更多元的竞争力。

基于丰富的课程设置及优秀的软硬件教育资源,益田翰德学校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艺体方向的升学体系,包括国内艺体高考以及国际艺体院校的申请等,为翰德学子提供多元的成长机会和出口方向,助力其未来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益田翰德学校钢琴课


当然,对学生们来说,只有持续深入地学习,才能将兴趣培养成技能,由技能转化为未来合格的竞争力,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科学合理的设计。而在这其中,一体化课程的设计及有效实现,显得异常重要。


一体化衔接课程设置

在新方案、新课标的总体设计上,一体化的思路已经非常明显。这主要体现在学科内容的一体化设计以及学段衔接一体化设计方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学生整体的成长和发展。 而在一体化、衔接课程的设置上,益田翰德学校始终走在前列。

益田翰德学校一体化衔接课程设置

得益于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生态体系,益田翰德学校已经打造出了一套完善的全人课程体系,满足6-18岁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需求。从学段衔接课程上来说,幼升小衔接、三年级时的数学与英语的衔接、小升初衔接等课程均与常规课程有效融合。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择校,为每一位学生都设置了清晰完整的发展路线规划。

比如,目前正处于小升初衔接的关键期,我校已经从4月份开始,在英语、科学、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课目上进行了授课安排,一直持续到了5月底,以便为六年的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上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小升初衔接物理课程 不仅仅是学科学习的衔接,学校完备的心理课程和生活技能课程,都能让学生们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新课标的颁布,需要全体教师持续学习和深入挖掘,才能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成果,才能更好的实现构建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共同体的办学愿景,最终完成为中华民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胜任力的终身学习者的办学使命。

2022年05月07日 | 学校动态
微信扫码预报名